可持续发展
06月
2025
【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特刊】“生态卫士”守护野性呼吸
澜沧江畔,486平方公里的青山绿谷间,82.6%的森林覆盖率构筑起立体生态屏障,15头亚洲象、10余头印度野牛以及黑熊、白鹇等国家保护动物在此繁衍生息■■★◆,演绎着■◆■★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的生态注脚。面对486平方公里守护区内冲突治理难题,澜沧县公安局发展河派出所化身“生态卫士★■■★★”,以科技赋能守护、用温情化解冲突,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民生共融的创新之路。
“亚洲象活动区域预警!请村民避开连排坡至怕岭黑山路段!★■◆■”在发展河乡各村组的微信群中,这样的提示信息已成为村民们的★★◆“日常安全指南”。
◆◆◆★◆“过去种玉米总担心被野象踩踏,现在有了预警和保险◆◆,心里踏实多了■★■!”村民李大哥感慨道■★★。
在发展河乡怕岭黑山的密林深处,一头名为★■★■“娜姑★★”的印度野牛与村民龚大伯夫妇的温情故事,感动了无数网友★◆■◆★。
生态守护可以是龚大伯夫妇日复一日的温情投喂■★,也可以是无人机的精准坐标,共存需要法律的刚性红线★■★★■,更离不开人心的柔软边界。
近年来,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逐年增加,人象冲突风险日益凸显。为破解这一难题★■■,发展河派出所联合林草部门打出★■★◆■◆“科技护象组合拳◆◆”◆★◆◆■:引入红外无人机全天追踪象群动态◆◆■,精准绘制★■“野象地图”;联动保险公司开通“野象破坏快速理赔通道■★”,及时挽回村民经济损失◆★;警民联防组建◆■★“野象监测员■■★◆■”队伍,设置警示牌、建◆◆■“村组微信群”实时共享预警信息,呼吁群众“不围观★★、不惊扰”■■◆◆◆■。
如今,“娜姑”的故事通过“人民视频”“中国警察网■★◆★◆■”★◆◆★“云南网”等多家中央、省级媒体传遍全国,成为◆◆★“和谐”的生动注脚。派出所民警坦言:“保护野生动物◆◆★,既需要法律红线,更需要人性温度★★◆★■◆。”
在守护野象、野牛的同时,发展河派出所将生态保护融入基层治理全局。严打违法犯罪★★■■■■,近三年查处非法狩猎、非法持枪、盗伐林木案件12起◆■★,收缴12只、子弹(射钉弹)500余发、铁砂子及钢珠约2.5千克■◆,形成强力震慑★■;深耕普法教育,开展“法治进乡村”活动30余场,将法律法规编成拉祜语顺口溜,强化百姓守法意识;创新矛盾纠纷调解,建立■■★◆“生态纠纷调解室”,化解冲突◆★■■◆■、土地争议等矛盾纠纷28起;部门联合协作★■■★■■,与林草部门开展“生态卫士”巡山巡护工作◆★■◆◆■,全方位排查隐患,全力确保辖区生态环境资源的绝对安全★◆。
夕阳垂落天际,将“娜姑”与黄牛归栏的身影拉成温柔的剪影,远处无人机掠过暮色★■,定格下象群依偎休憩的安然图景。炊烟与林间絮语交织成大地绵长的呼吸■◆◆■◆◆,古老村落与现代科技的凝视在此悄然相遇◆■。这片土地以最朴素的姿态诉说着生灵与自然的共生之道——人守护生灵的安宁,生灵反哺人间以丰饶★◆◆,而每一次暮色中的归途,都是对这份和谐最虔诚的注脚。
从◆◆◆■“科技护象”到“温情护牛■◆”■■◆◆,这群生态卫士用行动绘就486平方公里守护图景,解锁■★★“人象野牛■★”和谐共生密码。
2009年,年幼的“娜姑”意外与野牛群失散,误入龚大伯的黄牛群★■■★★★。16年来◆■★★◆◆,这对老夫妇每天给它投喂食盐和草料■■◆★★,而“娜姑”也以温顺亲昵的性情回馈这份善意◆★,甚至成为黄牛群的“守护者◆■◆★★■”。为守护这段特殊情谊,发展河派出所量身定制“四禁保护法◆★★■◆”:禁止捕杀■★■◆◆;禁止强制驱赶;禁止人为干预,非经许可不得靠近、投喂、拍照;禁止环境破坏,在“娜姑”栖息地禁用农药、陷阱。
正如拉祜族谚语所言■■★★■:★■◆◆★■“树根连地脉★◆■★◆★,人心通自然。★★◆■◆”在这片边境的绿洲上,“警察蓝”守护生物多样性宝库,护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更是守护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■★■”的诗意栖居。
“我们不仅要当好‘警察★★’,更要当好‘生态管家’”发展河派出所所长赵志学表示◆★◆■★,辖区已连续5年未发生重大生态破坏事件,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超20%■■◆■。